查看原文
其他

魔都打拼的滋味,你懂,河南拉面也懂

刀刀 风味星球 2022-07-28

跟京沪两地的朋友聊,一致的反馈是,与外表朴实的北京相比,摩登的上海其实更加有生活气息。

*魔都好饿


尽管独栋洋房里住着非富即贵,但一室一厅的老公房出租时,房东也会给你配上全套锃亮的日系家电

尽管南京西路商场的生活用品动辄4位数,但楼下方圆三百米包含3个品牌共计5家24小时便利店也能满足你的需求;


*魔都好饿

尽管吃不起米其林三星的全感官式餐厅,你可以吃刚出炉的小笼包、加荷包蛋的葱油饼,还有满满一大碗的河南拉面

正是这一碗面让上海少了很多“漂泊感”。

*魔都食鉴局




每个在上海奋斗过的人谈起河南拉面,都会心照不宣地会心一笑,并且在脑海里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:

狭窄的入口挤在灯光暧昧的意大利餐酒吧和日本料理之间,规整的黑体字写着“河南拉面”四个大字,两排白炽灯照得亮堂堂,浓眉大眼。

*魔都食鉴局


往里一看,明档里一个精壮小伙,噼噼啪啪地摔揉抻合、桌子是大大小小的铁盆、叠着卤好的素鸡大排牛肉,空气中蒸腾着热气和咖喱香

“三两红烧牛肉拉面、拌面、加大肠”

“酱蛋有伐?来个酱蛋。”

“好嘞,35块,扫一下。”

“滴。”


定睛一看,食客里有喝完酒蹦完迪的男女、有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外卖小哥、有独居独酌的上海爷叔。

*魔都好饿


天南地北毫不违和。

面条的粗细略微不一,严格来讲是兰州牛肉面二细的宽度;拌面是葱油配着一勺汤汁打底,大肠和红烧牛肉码在面上,配着一碗洒满香菜的咖喱牛肉汤。一口下去,微麻、微辣、烫嘴

*魔都好饿


接着便是大口的嗦面声、手机里快手和抖音的视频外放声、仰脖子喝下白酒的咂嘴声……

河南拉面,起源于上海,兴盛于上海,目前影响力也仅限于上海。这些餐厅遍布上海市区各个角落,菜单犹如上海面馆、兰州拉面店和河南小吃的结合体。

一家标准的河南拉面店,面至少有拉面和刀削面两种;汤底是牛骨猪骨加大量咖喱粉一起熬成的;浇头既有北方的白切牛肉和牛杂,也有上海人爱吃的红烧牛肉、红烧大肠和大排素鸡;有些店还可以吃到河南烩面、炒饭和饺子……

*魔都食鉴局




我的河南朋友陆哥告诉我:“俺们河(hè)南没有河南拉(lá)面。”

这话说的不对,这话说的也对 —— 说不对,是因为河南更有名的是烩面。宽面、白亮亮的羊汤、海带、千张、粉条,吃之前撒一把香菜、一勺辣椒油,看上去就是汤汤水水的豫菜后代。

河南烩面

*作者供图


说对则是因为开封和郑州都有吃拉面的传统。

开封的拉面类似于打卤面,拉面汆水沥干,浇冬瓜羊肉卤子,另配一碗面汤,原汤化原食。

而郑州拉面则与上海河南拉面接近 —— 在老字号杨记清芳牛肉拉面馆吃面,一口下去也有悠悠的咖喱香。

*杨记清芳牛肉拉面馆

差别主要在汤底和浇头:杨记是清真馆子,猪骨和大肠这一类食材不会进店,取而代之的是羊肉串、涮牛肚等北派味道。

所以河南拉面是郑州拉面的变种吗?我听到过的另外一种说法是:河南拉面是外来物种,上海人从小吃到大的是咖喱牛肉面。

上海开埠,成为各种外国食材进入中国的窗口,咖喱就是其中之一。老上海四马路(现福州路)上就曾经开过一家印度咖喱饭店(原名大西洋饭庄);老字号糕饼店老大昌的咖喱饺是许多上海小囡的童年回忆;至于上海人吃生煎、吃麻酱面常见的那碗小牛汤,其实就是咖喱牛肉汤

上海人从小爱吃的咖喱角
*一片吃心

而咖喱牛肉面就是一种以咖喱牛肉汤为底,下上海的机压细面的食物,只是近年来在上海被河南拉面压制,逐渐式微。

如此看来,咖喱味的河南拉面能做成功,也是因为咖喱牛肉面的群众基础





上海究竟为什么会诞生河南拉面呢?这要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十里铺镇的几个年轻人开始说起。

那个年代的上海
*唐超 | 摄 

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十里铺镇开始逐渐有人来到上海打工。最开始选择的职业很杂,餐饮、服务、建筑工地上都有他们的身影。

后来,一些学成手艺的人开始单干,其中就有合伙开拉面店的——那时候浦东新区刚刚成立,上海处于“一年一个样,三年大变样”时期,餐饮业机会很多,拉面店的生意一下子就火起来了。

那时各种在建设中的上海

*唐超 | 摄 


餐饮业是勤行,平时工作非常辛苦。这些襄城人更加勤奋,把餐厅开成了24小时营业;又善于创新,将上海本地的咖喱牛肉风味、大肠、辣肉、大排浇头和现场拉面融合在了一起

渐渐地,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这些餐厅。而初期的成功,也给老乡们提供了就业机会。等待这批人学成之后,他们又投入了新一轮的创业中。

上海面的各种浇头
*上海去哪吃

就这样,老乡带老乡,一批批襄城人来到上海开起了河南拉面。并且凭借着聪明、勤奋和坚持,把河南拉面店开遍了上海。据许昌日报统计,襄城人在上海工作的共有50,000人之多,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拉面店起家,如今已经开了2,000多家餐厅。

一个村子一个镇,凭借着先富带动后富做同一样产业,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。

上篇文章里提到,在北京做馒头的,几乎全都是山东菏泽鄄城县人

*菏泽信息


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梅西镇的石赖村,被称为“烘焙之乡”,一个村子1,200口人,有200多人都从事烘焙行业;而江西省抚州市的资溪县,则被称为“面包之乡”,整个镇子在全国各地开了50,000多家面包店,甚至走出国门把店开到了国外;还有上篇文章我们说到在北京做馒头的,几乎全都是山东菏泽鄄城县人。

归根结底,河南拉面在上海走红,是一个“墙里开花墙外香”的故事,也是一段中国城市化的过程



我固执地认为河南拉面属于上海,甚至觉得它是一种新上海菜

上海菜是如何形成的?

上海人喜欢的猪油拌饭

*尬尬闹忙 | 摄


19世纪上海开埠以来,这里逐渐繁荣,宁波人带来咸鲜的甬菜、苏州人带来甜美的苏帮菜、安徽人带来重火工的徽菜、扬州人带来重刀工的淮扬菜……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台,久而久之逐渐诞生了一种融合菜系

底色十六铺码头工人浓油赤酱的河鲜下水;后来经过浦东三林铲刀帮细致的总结归纳;又融合了一些江浙粤皖宴席菜的挑剔;再加上一点点发挥民间智慧的西餐技法这就是上海菜,或者说本帮菜

上海八宝酱

*尬尬闹忙 | 摄


红烧划水草头圈子腌笃鲜土豆沙拉炸猪排,这些菜的灵感来源于全国各地,甚至是世界各地,却又融入了上海本地的特色。

而菜的背后是人。发明这些菜的人也来自于四面八方,他们发挥智慧、勤奋又认真,最终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风味。

做河南拉面的师傅

*魔都好饿


这样的过程与河南拉面、还有他们背后热火朝天不断拼搏的襄城人是如此相近。

上海话中有一个词叫“模子”,类似于普通话中榜样的意思。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来说,河南拉面也是“模子”

下次去上海来一碗河南拉面吧!

*魔都好饿


这样一碗面,上海人爱吃、河南人爱吃、其他外地来沪生活的人也爱吃。这样一家面馆,给上海时髦生活的基本面外贡献了一种边缘的温暖——无论阶级、无论贵贱,只要坐进来,都有一份安定,都能感到一种粗粝和明媚。

作者:刀刀
头图:魔都好吃


图片部分来源网络
如有疑问请联系
communications@labsdoc.com



wo
你上一次去上海是什么时候?吃了啥好吃的?分享一下呗!
(分享或点个”在看“吧)




▲点击图片观看

▲点击图片观看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